數字玻片顯微掃描儀通過高精度成像技術,將傳統(tǒng)病理切片轉化為可存儲的數字圖像,其操作流程涵蓋設備準備、參數設置、圖像采集與存儲四大核心環(huán)節(jié)。以下是基于行業(yè)標準的操作指南。
一、設備啟動與校準
1.硬件檢查:確認光源、鏡頭、載物臺等組件無破損,熒光掃描儀需提前預熱光源30分鐘。
2.軟件登錄:通過廠商配套軟件(如3DHISTECH CaseViewer)啟動設備,建議更新至最新版本以獲取功能優(yōu)化。
3.自動校準:使用校準玻片執(zhí)行自動對焦與色彩校正,確保圖像清晰度與色彩還原度(如DAPI通道熒光信號強度偏差≤5%)。
二、玻片裝載與定位
1.玻片準備:選用符合ISO 8037標準的載玻片(厚度0.9-1.2mm),封片膠需全部干燥,蓋玻片無破損。
2.自動裝載:將玻片按標簽朝外方向插入自動進樣器,單次最多可裝載200張。手動裝載時需確保玻片平整對齊,避免氣泡干擾。
3.定位確認:通過預覽功能查看玻片位置,若自動識別失敗,可手動調整載物臺坐標。
三、掃描參數設置
1.分辨率選擇:常規(guī)病理診斷建議采用0.5μm/像素分辨率,細胞學分析可提升至0.25μm/像素。
2.掃描模式:明場掃描適用于HE染色切片,熒光掃描需根據染料選擇對應通道(如Alexa 488對應FITC通道)。
3.區(qū)域設置:通過ROI功能圈定掃描區(qū)域,避免無關區(qū)域占用存儲空間。對于大尺寸切片,建議分塊掃描后自動拼接。
四、圖像采集與后處理
1.自動掃描:點擊“Start Scan”后,設備將按預設參數逐層掃描,實時顯示進度條與預覽圖。
2.圖像拼接:掃描完成后,軟件自動執(zhí)行圖像拼接,確保拼接誤差≤2像素。
3.數據存儲:將圖像保存為SVS或NDPI格式,建議采用分級存儲策略(如近線存儲原始數據,在線存儲縮略圖)。

五、維護與質量控制
1.日常清潔:使用無塵布擦拭鏡頭與載物臺,避免使用有機溶劑。
2.性能驗證:每月執(zhí)行一次質量控制測試,包括分辨率驗證(使用USAF 1951靶標)與色彩準確性校驗。
3.故障處理:若出現對焦失敗,可嘗試手動調整焦距或清潔鏡頭;若圖像拼接異常,需檢查載物臺運動精度。
數字玻片顯微掃描儀的操作需嚴格遵循標準化流程,通過精準的參數設置與質量控制,可確保數字圖像的可靠性與可重復性,為病理診斷與科研分析提供堅實基礎。
立即詢價
您提交后,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